其實你會感覺很混亂是因為現在的器材大部分的「血統都不純」,DI不DI,preamp都不preamp了~~
在回答這些問題之前你得先弄清楚訊號的一生。
從琴弦的震動到pickup出來的訊號,靠的是電磁效應,出來的訊號是相當小的,一路要經過前級的放大,各種效果的修飾,到進混音器錄製或是經由poweramp出來變成我們聽到的聲音。而preamp,不管是主動琴上頭的on-board preamp或是外接的 preamp ,甚至是head或是combo amp上頭的pre-amp section,他們的目的都只有一個,那就是在不增加雜訊的前提上將訊號準備好給下一個階段。一般來說在這個階段,訊號不會被放得太大,只是阻抗的改變還有音色的修飾。
而常見的前級擴大器都會加入常用的等化器跟其他效果器。為什麼常見有破音,我想應該跟歷史有關。最早期的破音(Overdrive)其實就是在前級放大的過程中推過了頭,使得音色無法正常放大,而出現破音的效果。到現在還是有很多人喜歡Tube preamp做出來的自然破音,而不是電晶體特意製造出來的破音效果。當然除了破音之外,現在的preamp上頭還有很多可能性。例如SWR著名的Aural Enhancer,BBE有Sonic Maximizers,最近 TC Electrionic 的 BH250 則是乾脆把toneprint做了上去,一顆轉紐n種享受~~
然後回到 DI 的問題,DI的目的是阻抗轉換。把從樂器出來的高阻抗、非平衡訊號轉換成低阻抗平衡訊號。後者的好處一個是在傳輸的過程中比較不會失真,另一個是進混音器的時候比較不會爆表(因為混音器一般都是設計給低阻抗的器材,如麥克風使用)。
所以說DI本來應該就是一顆上頭什麼都沒有。但是現在很多主動式的DI也跟preamp混血了,上頭內建了一堆功能,像是eq、破音,甚至compressor都有...
至於該插哪個洞。這個就看你自己決定了。
基本上你串得越多,經過越多次的修飾,聲音的變形就越嚴重。有些人喜歡乾乾淨淨的,最好是被動琴+被動式DI然後就直接進console。有些人喜歡一路串下去。個人喜好來說是乾淨一點好,最少不要有太多個EQ的存在。不然琴上也EQ,preamp也EQ,DI上再修一下,console那邊PA再修一下,最後出來什麼鬼實在很難講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