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年多前發起團購Demeter,宏宇買了兩組,當時缺少雙層可變電阻無法安裝,等可變電組到貨了,我又忙著
一些俗事沒空處理,所以一直拖到去年12底才裝好,對宏宇真是抱歉。
● YAMAHA TRB5-F
第一把琴是Yamaha TRB一代,宏宇接手時已經改成Fretless。
坦白說,我覺得當初改Fretless的手工不佳,insert的薄片修整不夠細緻,用手摸過指板,可以感覺到稍為突起,
不過很幸運的,並沒有影響彈奏。
第一代的琴其實做得還不錯。
原本電路整合了一般磁圈PU和Bridge Piezo,一整塊電路板將電路艙塞得滿滿的。
將電路板拆下後,發現原本屏蔽漆塗布不確實,底部還可以看到紅色的漆料,由於手上沒有足夠的銅箔貼紙,先
將電位器接地試試看。(後記:後來發現還是得重做屏蔽,要不然高頻增益一開就會出現雜訊。)
因為Demeter沒有Piezo Buffer的功能,所以Bridge Piezo先廢掉不用;這把琴採用的是標準版Demeter,沒有
Gain Control,也沒有兩段中頻,原本的Piezo開關將它改成Passive/Active,在Passive模式下,完全不用電
池,不過音量小很多。
同時也改成18V的配置,所以有一顆電池要塞到電路艙內。
《試聽》
試聽檔有三個,錄音時EQ全部歸零,原本的Piezo+磁圈PU採50/50比例混合,而Passive Mode因音量較小,
錄音時加了Firewire 410上的Gain。
錄音檔放在SkyDrive裡面,所以點選後會自動下載。
1. Yamaha改裝前。原本Tone較單薄,但因為混合Piezo而頗有特色。
Yamaha TRB5-F2. 改裝Demeter之後。整個低頻變得飽滿,中頻也突顯,整個聲音都不一樣了。
Yamaha+Demeter3. Passive Mode。加了Gain,音量其實小很多,只能應不時之需;不過,可以聽出原本PU的聲音。
Yamaha+Demeter-passive● Atelier Z
這把的型號宏宇跟我解釋過,但我忘了,只記得好像某個日本琴行訂製的特殊規格。
原本的電路相當簡單,電路艙感覺很寬敞。
旋鈕配置是Vol-Vol-Tre-Bass,第二顆Vol可以拉起,但是不確定它是什麼功能,好像是Passive/Active。
Atelier Z的PU是自家做的,其實口碑頗佳,本身屏蔽做得很好,有正/負/地三條連線。
這組Demeter是訂製版,有Gain Control,中頻也有兩段可選(好像是250/850 Hz),所以Vol得改成Push-Pull
型(eBay買的大陸製),Tre/Bass要用雙層電位器(Alpha台灣廠入手不易)改在一起。
改裝完成了,電路艙變得擁擠,但還算井然有序;最末一顆可變電組上黏了一個藍色的迷你可變電阻,那是Gain
Cntrol,預設是50%。
現在旋鈕配置為Vol-Blend-Mid-Tre/Bass。
Vol可以拉起來,將中頻增益點自850 Hz切換成250 Hz。
手上沒有合適的雙層旋鈕,圖中是暫時代用。
這個網站有賣Fender雙層旋鈕,eBay也找得到,請宏宇自己去買吧。
《試聽》
兩個試聽檔都是EQ歸零,其實改完後,感覺Tone相差不大,可見Atelier Z原本電路也是屬於Hi-Fi設計,只是
Demeter的聲音質感好一些。
1.
Atelier Z2.
Atelier Z+Demeter